
国外媒体近期纷纷聚焦中国高超音速武器的发展,认为这类武器将主宰第二岛链永星速配,致使美军在该区域难以立足。他们指出,当高超音速武器与核弹头相结合时,现有的反导系统将完全无法进行有效防御。

美国刚刚完成对B21轰炸机在东亚部署的风险评估,亚洲防务安全网站便迅速做出了分析,其他一些媒体也进行了转载。这些分析认为,B21轰炸机在第二岛链内已无生存空间,即便将其部署到澳大利亚,也面临着极大的危险。
因为中国新一代的攻击核潜艇、鹰击19导弹,以及传说中的轰20轰炸机,其作战范围都能覆盖这片区域。而美国现役的反导和防空系统,均不具备有效拦截这些武器的能力。同时,美国也缺乏能与我国高超音速武器相抗衡的同类武器,无法在相互威胁上形成平衡。
分析中还将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与核弹头相结合,认为这将使中国拥有更加丰富且有效的毁灭性战术核打击手段和新的战略威慑方式。总之外媒认为,无论作为战术武器还是战略手段,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都已让美国感到无能为力。

然而永星速配,我个人认为,外媒的这种分析及其得出的结论存在夸大成分。高超音速武器与核弹头结合,若成为战术核武器,确实具有极强的威胁效果和实战价值。但在现阶段,它还无法完全承担起战略核威慑的重任。目前的核威慑,仍主要依靠洲际导弹来完成,无论是陆基发射还是潜基发射,洲际导弹都是不可或缺的。
洲际弹道导弹之所以能够承担战略核威慑任务,是因为它在空气摩擦较少、能量损失低的外太空飞行,从而保证了上万公里的射程。而高超音速武器目前主要在大气层内飞行,最多也只是在边缘地带活动。
因此,无论采用滑翔弹道还是其他弹道,虽然其机动性增加,难以捕捉和拦截,但射程必然会受到限制。如果实际射程不够大,那么其战略意义也将大打折扣。
另外,高超音速导弹最厉害的地方在于目前无法对其进行拦截。但从弹药装药量、导弹数量以及使用成本等方面来看,它并不具备摧枯拉朽的毁灭能力。例如,针对B2和B21隐形轰炸机,最有效的打击方式是在基地中直接摧毁或损毁机场。然而,导弹的损毁能力是有限的,对大面积机场的杀伤程度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

以俄乌冲突为例,俄罗斯曾使用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袭击乌克兰的机场。虽然导弹打得比较准,击中了指挥塔台和一些重要设施,但跑道上被击中的几枚导弹,由于数量有限,火力密度不足,乌克兰很快便修复了跑道。
高超音速武器作为高价值武器,数量相对较少,不可能像下“导弹雨”一样进行密集攻击。如果针对多个目标进行打击,火力将被进一步分散。因此,在短时间内损毁一二岛链的机场、荡平所有空中力量,基本是不现实的。

高超音速武器的真正价值,在于发挥其基本不会被拦截的优势,打击敌人的指挥系统、关键的雷达防空阵地等重要目标。先端掉这些关键节点,为后续的常规导弹、远程攻击平台等打击行动打开进攻通道,实现封锁或损毁敌人机场的目的。这才是让美军在第二岛链之内难以生存的有效办法。
星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